本文来源信息 |
|
世界上其实并不分中医和西医,只有现代循证医学,以及各国——中国、印度、法国、德国、阿拉伯、印第安等国家的传统民族医学或者叫替代医学。大多数民族传统医学都有自己的理论体系,但大体还是靠经验归纳,其中难免有些迷信和猜测成分。
杨振宁先生在2004年“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科技发展的影响”论坛上,对替代医学做过评价,他是这么说的:
|
我特地找出这段,并不是要以某位著名科学家说的话为证据,我只是非常同意其中这条,就是,我们要抛弃替代医学的理论,因为其中掺杂有几近迷信的成分。
有些人说,很多打着中医幌子的骗子不是替代医学的医生,持这样观点的人,可能真的以为存在什么纯粹的替代医学,鲁迅说过:“那不过是一种有意无意的骗子”。所以我看所谓的正宗纯粹的替代医学就属于是无意的,那些巫师,跳大神,搞迷信的医疗互动就属于有意的。
现代医学,基于文艺复兴之后,在解剖学、生理学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现代科学技术的支持下,以循证医学为发展逻辑的医学。可以说世界各文明在现代医学发展之前的医学,都叫替代医学。
循证医学是什么?就是我们如何判断治疗或药物是否有效的医学研究方法。最基础的一个逻辑是:如无实证不特殊。也就是说任何一个东西,在没有证明之前,我们默认他既没有疗效,也没有害处。
举例 |
我们现在有一种治疗方法,我们默认他是无效无毒副作用的,我们开始做实验。
|
作为一个治疗或药物来说,最起码得证明比安慰剂要好,才能证明自己具备疗效。
这个过程就叫做对比(对照)。在对比过程中,由于担心受心理因素的影响,参与试验的病人和照顾他们统计“好转率”的医生护士,都不知道自己这组的到底是真药还是假药。这个叫做双盲。当然参与人数越多越好,这叫做大样本。为了减少差异,参与试验的病人分组,不是精心分类的而是随机分配的。
体外实验、专家意见、个案报道、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等,皆是“临床证据”。但是他们的论证强度一定是有差异的!所以,早期的循证先驱,就制定了证据金字塔,对临床证据按照研究设计类型从高到低进行了排序,而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RCT),这就是目前我们唯一认可的检验治疗和药物有效性的测试,是已知最有效最可靠的检验方法,被定为临床研究的“金标准”。
证据质量金字塔 |
资源描述:体外实验、专家意见、个案报道、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非随机对照试验、随机对照试验等等,皆是“临床证据”,但是他们的论证强度并不相同。
文件来源:网络
|
循证医学的核心思想是对患者的医疗保健措施做出决策时,要明确、果断地利用当前的最佳证据。证据大抵来自这几个方面:
- I级: 收集所有质量可靠的RCT后作出的系统评价或Meta分析结果、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
- II级: 单个大样本的RCT结果
- III级:有对照但未用随机方法分组的研究病例对照研究和队列研究
- IV级:无对照的系列病例观察
- V级: 专家意见、描述性研究、病例报告
证据分级的过程远远没有结束,人们发现,不是所有的研究都可能进行RCT,也不是所有RCT都有如此高的质量,有些质量控制差的所谓RCT,还不及比它等级低的队列研究靠谱。于是,这种分级方法又进行了许多的调整,逐步过渡到了量化的时代,比如通过评价研究的具体细节,对证据进行升降级等,至今这个体系仍在改进之中。
这时候,一种原本用于天文学的数学方法——meta分析(某些文献称之为荟萃分析)。人们把针对同一临床问题的所有研究找出来,筛选出可用的,评价它们的质量,然后通过统计学方法(meta分析)对其中的主要量化指标进行数学上的合成,得出一个统一的值,当这个合并后的统计量符合一定要求时,就为这个问题得出了一个唯一答案。
这种研究是系统评价(systematic review,SR),如果对当前所有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收集、严格评价这些研究、严格筛选了这些研究,并进行定性或定量的综合评述(不管有没有进行meta分析),得出可靠的结论,都叫做系统评价。高质量的系统评价的结论比单个RCT还要可靠。
然后人们又进行各种收集整理,指导制定临床指南(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指导编写循证教科书,开发辅助决策系统。
这些方法,便是循证医学的核心方法,但也并非全部。它们也在不断的被发展和完善。
这就是循证医学,它是现代医学的根本,是现代医学理性的心,也是现代医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原因。
替代医疗目前为止,到底哪些是被证实的确有效呢?答案是:一个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