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动物机体在致病因素作用下发生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过程。这个定义很哲学,理解“疾病”的概念要抓住以下要点:
- 疾病是机体在一定条件下由病因作用于机体的结果。任何疾病都有其原因,没有原因的疾病是不存在的。
- 一个巴掌拍不响。疾病是病因和机体共同的作用,即病因对机体造成损伤,与机体产生的抗损伤这2方面的过程。
- 疾病是斗争,斗争就有此消彼长,是动态而不是静态的。当病因作用更强的时候,就表现为损伤为主,抗损伤作用较弱,病情加重;反之则以抗损伤为主,病情减轻。
- 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统一及体内各系统之间的协调活动是机体健康的标志。疾病的发生意味着这种协调活动的破坏。
疾病发生的原因
疾病发生的原因,简称为病因。又称致病因素。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多数疾病,除了病因之外,还需要发病条件,称为诱因。
思考题 |
生活中我们常说受凉引起感冒,请问:受凉是感冒的病因吗? |
病因种类繁多,而且各类病因在致病过程中也具有不同的特点。常见的病因可包括:
- 生物性因素(如微生物、寄生虫等)
- 化学性因素(如毒物引起中毒)
- 物理性因素(如光、电、热、辐射)
- 营养性因素(营养缺乏、过剩、不均衡)
- 机体内部因素(如动物的遗传素质等)
上述因素中,第1~4项属于外界致病因素,简称外因;第5项为机体内部因素,简称为内因。
病因1:生物性致病因素
生物性病因,包括较低等的如病毒、细菌、支原体等,以及更复杂一些的如真菌、寄生虫等。
文件来源:网络
|
生物性因素致病的特点 |
- 有一定的潜伏期(从病原侵入到症状开始出现,如被疯狗咬伤到狂犬病症状开始出现,这段时间称为潜伏期)
- 病原体有一定的侵入门户和部位(如呼吸道/消化道/皮肤/黏膜)
- 动物机体具有一定的抵抗力
- 致病的特异性(一定的病理变化,一定的传染性,恢复健康后可产生一定的抵抗力)
|
病因2:化学性致病因素
化学性因素致病,一般为来自体外(外源性)或体内(内源性)有毒化学物质引起的中毒。
外源性毒物,常见的有:
- 无机毒物(酸、碱、重金属等)
- 有机毒物(乙醚,氯仿,氰化物,有机磷农药等;药物中毒如雏鸡呋喃西林中毒)
- 工业毒物(如H2S,SO2,CO等)
资源描述:熊本县的一个妈妈抱着她得了水俣病(汞中毒)的孩子。
文件来源:http://www.jiemian.com/article/632200.html
|
内源性毒物引起的中毒,一般称为自体中毒。一般有3种形式:
- 滞留性自体中毒:如尿毒症,阻塞性黄疸;
- 吸收性自体中毒:如急性胰腺炎时腐败的肠道内容物被吸收入血液而中毒;
- 组织性自体中毒:由于代谢障碍,产生大量氧化不全产物而引起的中毒;
化学性因素致病的特点 |
- 选择性毒害作用:如CCl4对肝的损伤;CO与Hb结合;
- 致病作用与毒物本身的性质、剂量有关(脱离剂量谈毒性,通常都是耍流氓)
- 致病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于其作用部位和整体的功能状态以及动物的状态;
- 蓄积到一定量后才引起发病。除慢性中毒外,一般都有一短暂的潜伏期;
|
病因3:物理性致病因素
- 温度:高温(烫伤、烧伤)和低温(冻伤)
- 光和放射能的致病作用(普通光线引起的日光性皮炎、日射病;紫外线;X射线辐射)
- 电流:烧伤、坏死和机械性损伤
- 机械性因素:
- 外伤:创伤、挫伤、扭伤、骨折、脱臼;
- 内部机械性因素:如脓肿、肿瘤、结石、异物等造成压迫、阻塞;
物理性因素的致病特点 |
- 只在疾病开始时起作用;
- 除光能外,一般没有潜伏期;
- 结果都会造成明显的组织损伤。
|
病因4:营养性致病因素
一般是由于营养的缺乏、过剩或不均衡所引起。营养物质大体可分为三大营养物质(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矿物质、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等几种类别。
营养缺乏症,如:
- 维生素A缺乏引起夜盲症
- 维生素C缺乏引起坏血病
- 老龄动物钙缺乏引起骨质疏松,幼龄动物钙或维生素D缺乏引起骨软症、佝偻病
- 碳水化合物摄取不足引起低血糖等
- 微量元素硒或维生素E缺乏可导致白肌病或鸡的小脑软化(液化性坏死)
文件来源:周庆国主编,犬猫疾病诊治彩色图谱
|
营养过剩症,如:
- 肥胖症是越来越被重视的一类营养代谢病
- 维生素A摄入过多(如长期以动物肝脏为主食的犬)可导致关节和脑的病变
- 蛋白质(嘌呤类物质)摄入过多,易引起痛风
- 矿物质摄入过多,易导致尿石症
资源描述:肥胖犬,身体浑圆,行动笨拙,不耐运动,稍微运动即呼吸急促。触诊皮下脂肪厚,弹性好,骨骼不易触及。初学者应注意与浮肿鉴别。
文件来源:网络
|
营养不均衡,也可导致某些营养物质的吸收或利用出现障碍,从而发生相关疾病,如食物中的钙、磷比例不当,会影响钙的吸收效率,使动物易发生缺钙或尿石症相关病症。
病因5:机体内部因素
机体内部因素对疾病发生也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些内部因素包括:
- 机体的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免疫功能低下的动物个体,往往更容易或更早发病,而且症状也通常较重(这些动物被形象地称为“哨兵动物”)。
- 动物个体的营养状况,如蛋白质和维生素缺乏时,由于抗体合成减少,免疫机能下降,更易发病。
- 种属因素。传染病、寄生虫病,往往有一定的种属易感性,如犬、熊科(包括大熊猫)较易感犬瘟热,猪瘟只感染猪,犬的疥螨不感染人或只造成一过性感染,犬心丝虫病不感染人等。
- 遗传性因素。某些疾病,如肥胖症、癫痫等,具有较为明显的家族遗传性。
- 年龄与性别。如牛和鸡的白血病,雌性多发。
Tips:动物机体的免疫及防御机制 |
- 屏障功能(黏膜;皮肤;血脑屏障;胎盘屏障等)
- 吞噬和杀菌作用(巨噬细胞;胃液、唾液、泪液等分泌物中杀菌成分)
- 解毒功能(如肝脏)
- 排除功能(呕吐;腹泻;咳嗽;喷嚏;泌尿等)
- 特异性免疫反应(细胞免疫功能不足时,易发生细胞内寄生细菌的感染以及恶性肿瘤;体液免疫功能不足时,易发生细菌尤其是化脓性细菌的感染)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