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和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姚蕴华 发布于 2016-06-22
导读:中性粒细胞是由骨髓中成髓细胞分化而形成。进入循环的大多数中性粒细胞是成熟的(分叶核),其半衰期大约为6小时,具有很强的运动游走性与吞噬能力,能吞噬入侵细菌、坏死细胞等,在完成吞噬、杀菌功能和对吞噬细菌及抗体组织中的组织碎片的酶溶解作用后死去。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症称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是由骨髓中成髓细胞分化而形成。进入循环的大多数中性粒细胞是成熟的(分叶核),其半衰期大约为6小时,具有很强的运动游走性与吞噬能力,能吞噬入侵细菌、坏死细胞等,在完成吞噬、杀菌功能和对吞噬细菌及抗体组织中的组织碎片的酶溶解作用后死去。

中性粒细胞增多症

中性粒细胞增多引起的白细胞增多症称中性粒细胞增多症。当外周血中未成熟(未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增多称核左移。核左移有两种形式,一是再生性核左移,另一种是退化性核左移。前者指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中,未成熟的中性粒细胞绝对数不比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多;后者是白细胞或中性粒细胞的增多,未分叶的中性粒细胞多于分叶的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增多症主要见于细菌感染、应激等。

嗜中性粒细胞增多症的病因:

  • 兴奋、活动
  • 皮质类固醇:内源性或外源性
  • 细菌感染:特别是葡萄球菌和链球菌
  • 立克次体感染
  • 某些病毒感染
  • 真菌感染:全身或局部
  • 寄生虫感染
  • 机械损伤:烧伤、创伤、手术
  • 代谢性损伤:尿毒症
  • 溶血
  • 免疫介导关节炎
  • 肿瘤:鳞状细胞癌、直肠息肉等
  • 犬粒细胞病综合征

应激性白细胞像

多数小动物在应激情况下(糖皮质激素增多)发生持续的白细胞增多,主要表现为中性粒细胞增多,无核左移,淋巴细胞减少,嗜酸性粒细胞减少。这种应激性白细胞增多症一方面与肾上腺素对外周血管的收缩有关,另一方面与糖皮质激素对骨髓的作用有关。血管内的白细胞有两种亚群,中央群和边缘群,数目大致相同。静脉穿刺采样只能代表中央群。应激时,由于肾上腺素的释放,使外周血管收缩,使边缘群白细胞转到中央群中,故测出的白细胞总数增加。糖皮质激素可使中性粒细胞从骨髓释出,并减少组织迁移,从而增加了循环中的中性粒细胞。另外,类固醇能引起淋巴细胞的凋亡和再分布,从而使淋巴细胞减少。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是指中性粒细胞减少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主要见于病毒感染、某些药物、骨髓造血机能的缺陷等(表49-7)。一般病毒感染,特别是急性感染没有广泛的组织坏死时,会出现白细胞尤其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严重的细菌感染特别是革兰氏阴性菌败血症或内毒素、毒血症可引发白细胞减少。骨髓腔占有性损伤(骨髓瘤)也可使白细胞减少。

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病因:

  • 病毒、犬和猫细小病毒、狗传染性肝炎、猫白血病病毒
  • 埃利希氏症
  • CT败血症
  • 药物:抗癌药、保泰松、奎尼丁、头孢菌素、苯巴比妥、氯霉素或灰黄霉素(猫)
  • 雌激素(犬)
  • 射线
  • 雌激素过多
  • 周期性造血
  • 骨髓痨(白血病、骨髓纤维化,肉芽肿性骨髓炎)
923
阅读
0
评论
--
1
0
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