禽没有唇和明显的颊,也没有齿。上、下颌形成的喙是采食器官。喙的形态因食料和采食习性而有很大的差异,在鸡和鸽为尖锥形,被覆有坚硬的角质;鸭和鹅的长而扁,除上喙尖部外,大部被覆以角质层较柔的所谓蜡膜(ceroma),边缘并形成横褶,以便在水中采食时将水滤出。腭在鸡具有呈锯齿状的几条腭褶;鹅有排成纵列的钝乳头。鼻后孔的前部延续至腭,形成腭裂(palatine cleft),由1对黏膜襞围成。鸡、鸽的长而鸭、鹅的很短。
鸡的口咽腔 |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鸡、鸽的舌为尖锥形,舌体与舌根间有一列乳头;鸭、鹅的舌较长、较厚,除舌体后部外,侧缘有角质的丝状乳头。禽没有软腭,咽与口腔没有明显分界,因此常又称为口咽。咽顶壁前部正中有鼻后孔;后部正中有咽鼓管漏斗(infundibulum pharyngotympanicum),由1对黏膜褶即漏斗襞(plica infundibularis)围成,两咽鼓管开口于漏斗内。咽底壁为喉。禽的舌没有味觉乳头;在口腔和咽黏膜里仅分布有少量构造简单的味蕾,多在唾液腺管开口附近。
唾液腺虽不大但分布很广,在口腔和咽的黏膜下几乎连续成一片(根据位置有上颌腺、腭腺、蝶翼腺、咽鼓管腺、下颌腺、口角腺、舌腺等),导管直接开口于黏膜表面,主要分泌粘液。
食管较宽,易扩张,可分颈段和胸段。食管颈段与气管一同偏于颈的右侧,直接在皮下。鸡、鸽的食管在胸廓前口的前方形成嗉囊;鸭、鹅无真正嗉囊,但食管颈段可扩大成纺锤形,以贮存食料,有括约肌与胸段为界。食管胸段短,末端略变狭而与腺胃相接。食管黏膜分布有食管腺,为粘液腺;食管肌层一般由两层构成。食管后端的淋巴滤泡有时称食管扁桃体,以鸭较明显。
嗉囊为食管的膨大部分,位于叉骨之前,直接在皮下;鸡的偏于右侧,鸽的分为对称的两叶。嗉囊内面沿背缘形成食管嗉囊裂(fissura esophagoingluviei),又称嗉囊道(crop channel),嗉囊的前、后两开口相距较近,有时食料可经此直接进入胃内。嗉囊主要有贮存和软化食料的作用。鸽嗉囊的上皮细胞在育雏期增殖而发生脂肪变性,脱落后与分泌的粘液形成嗉囊乳(鸽乳),用来哺育幼鸽。
禽胃分腺胃和肌胃两部分。
鸡的胃(纵剖开) |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腺胃又称腺部(pars glandularis)、前胃(proventriculus),呈短纺锤形;位于腹腔左侧,在肝两叶之间的背侧。前以贲门与食管直接相通,仅黏膜具有较明显的分界;向后以胃峡(isthmus gastris)与肌胃相接,其黏膜形成胃中间区(zona intermedia gastris)。腺胃壁较厚。内腔不大,食料通过的时间很短。黏膜表面分布有乳头,鸡的较大,鸭、鹅的较小、较多。黏膜浅层形成的隐窝相当于单管状腺,又称前胃浅腺,分泌粘液。胃壁内有黏膜的前胃深腺,为复管泡状腺,集合成许多腺小叶,肉眼可见;小叶的集合管开口于黏膜乳头上。深腺的分泌液中含有盐酸和胃蛋白酶原。
肌胃又称肌部(pars muscularis),相当于哺乳动物单胃的幽门部,常称为肫(gizzard),为双面凸的圆盘形,壁很厚而较坚实;位于腹腔左侧,在肝后方两叶之间。肌胃可分为厚的背侧部和腹侧部,及薄的前囊和后囊。其壁主要由平滑肌构成,因富含肌红蛋白而呈暗红色,相应地组成背、腹两块厚肌(m. crassus,又称侧肌,和前、后两块薄肌(m. tenuis,又称中间肌m. intermedius)。四肌在胃两侧以厚的腱中心相连接,形成所谓腱镜或腱面。肌胃的入口和出口(幽门)都在前囊处。肌胃黏膜以薄的黏膜下层与肌层紧密相连;黏膜表面被覆有一层厚而坚韧的类角质膜(keratinoid layer),称胃角质层(cuticula gastrica),俗称肫皮、内金,是黏膜内的肌胃腺分泌物与脱落的上皮细胞在酸性环境下硬化而成,有保护黏膜的作用;其表面不断被磨损,由深部持续形成以增补。肌胃内经常含有吞食的砂砾,因此又有砂囊之称。
肌胃以发达的肌层、砂砾和坚韧的角质层,对食料起机械研磨作用。因此,肉食和以浆果为食的鸟,肌胃很不发达;长期以粉料饲养的家禽,肌胃也较薄弱。
鸡的消化器官 |
资源描述:1.口腔 2.咽 3.食管 4.气管 5.嗉囊 6.鸣管 7.腺胃 8.肌胃 9.十二指肠 10.胆囊 11.肝肠管和胆囊肠管 12.胰管 13.胰腺 14.空肠 15.卵黄囊憩室 16.回肠 17.盲肠 18.直肠 19.泄殖腔 20.肛门 21.输卵管 22.卵巢 23.心 24.肺
文件来源:马仲华主编.家畜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
|
禽的肠分小肠和大肠。家禽肠与躯干长(最后颈椎至最后尾椎)之比,鸽为5-8倍,鸡为7-9倍,鸭为8.5-11倍,鹅为10-12倍。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
十二指肠位于腹腔右侧;形成“U”字形肠袢,分为降支和升支,两支的转折处(即骨盆曲)达盆腔。升支在幽门附近移行为空回肠。空回肠形成6-12圈肠袢,鸡和鸽的数目较多,鸭和鹅的较小、较长并较恒定,以肠系膜悬挂于腹腔右侧。
空回肠中部有小突起,叫卵黄囊憩室(diverticulum vitellinum),是胚胎期卵黄囊柄的遗迹,常以此作为空肠与回肠的分界,壁内含有淋巴组织。回肠的末段较直,以系膜与两条盲肠相连。小肠黏膜表面形成绒毛,黏膜内有小肠腺,但无十二指肠腺。
大肠分为盲肠和直肠。盲肠有两条,可分为盲肠基、体和尖。盲肠基较狭,以盲肠口通直肠,体较粗;尖为细的盲端。盲肠基的壁内分布有丰富的淋巴组织,常称盲肠扁桃体(tonsilla cecalis),以鸡最明显。鸽的盲肠不发达,如芽状。禽无明显的结肠;而仅有一短的直肠,以系膜悬挂于盆腔背侧。大肠肠壁具有较短的绒毛和较少的肠腺。
泄殖腔是消化、泌尿和生殖的共同通道;位于盆腔后端,略呈球形,以黏膜褶分为三部分。
幼禽泄殖腔正中矢状面示意图 |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较大,位于腹腔前下部,分为左、右两叶,以峡相连;右叶略大。两叶之间在前部夹有心及心包;在背侧和后部夹有腺胃和肌胃。成禽的肝一般为暗褐色,肥育的禽因肝内含有脂肪而为黄褐色或土黄色;刚孵出的雏禽因吸收卵黄色素而为鲜黄色,约两周后色泽转深。两叶的脏面各有横沟,有肝门,肝动脉、门静脉和肝管由此进出。后腔静脉则由右叶穿过。家禽除鸽外,右叶具有胆囊;右叶肝管注入胆囊,由胆囊发出胆囊管。左叶的肝管不经胆囊,与胆囊管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终部,但鸽左叶的肝管较粗,开口于十二指肠的降支。
鸡的肝和胆管及胰和胰管 |
文件来源:马仲华,家畜解剖与组织胚胎学
|
位于十二指肠襻内,淡黄或淡红色,长条形;可分为背叶、腹叶和很小的脾叶。胰管在鸡一般有3条,两条来自腹叶,一条来自背叶;鸭、鹅有两条。胰管与胆管一起开口于十二指肠终部。
禽无相当于哺乳动物的膈,体腔从胸腔入口延伸到盆腔后端,以浆膜分为8个腔。1对胸膜腔,内藏两肺。一个心包腔,内藏心脏。腹腔又分隔为5个:1对较小的肝背侧腹膜腔,内有胸气囊和腺胃等;1对较大的肝腹侧腹膜腔,内有肝的两叶;1个最大的肠腹膜腔,内有肌胃和肠等。左侧的肝背侧腹膜腔与肠腹膜腔相通。
胸膜腔以水平隔(septum horizontale)与其他体腔分开。隔由气囊壁与胸膜构成,伸张于两肺腹侧,壁内含有较多胶原纤维,因此又称囊胸膜(saccopleural memb)、肺膈(pulmonary diaphragm)或肺腱膜(pulmonary aponeurosis)。其侧缘有一些小肌束,起始于肋骨两段交界处,叫肋隔肌(mm. costoseptales)。
斜隔(septum obliquum)则由胸气囊与腹膜构成,将心脏等与后部内脏隔开,因此又称囊腹膜(saccoperitoneal memb)或胸腹膈(thoracoabdominal diaphragm)。它为一薄膜,有一小肌束从最后胸椎扩展至其后部,叫斜隔肌(m. septi obliquit)。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
推荐继续阅读 |
撰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