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2016-06-14  姚蕴华
导读: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发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对本病的预防,首先要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同时不要用生猪肉或加工不适当的感染猪肉饲喂犬、猫。由于本病常取急性经过,引起致死性感染,且病毒仅局限于神经组织,故通常在犬、猫中不发生横向传播。人对伪狂犬病毒不易感,因此,犬、猫感染对公共卫生不构成危险。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是由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引起的,发生于多种家畜和野生动物,以发热、奇痒和脑脊髓炎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疾病。最早于1902年由匈牙利学者Aujesky报道,故又叫Aujeskg病,因其临床症状和狂犬病有类似之处,曾被误认为狂犬病,后来启用了伪狂犬病这一病名。

病原

PRV属于疱疹病毒科,病毒粒子呈椭圆形或圆形外观,成熟的病毒粒子直径约150~180nm,有囊膜,表面有呈放射状排列的长8~10nm的纤突。病毒基因组为线性双股DNA,可编码70~100种病毒蛋白,其中有50种为结构蛋白。病毒抵抗力较强,在外界环境中可存活数周,在干燥的饲料中也可存活3d以上。但病毒对乙醚、氯仿等脂溶剂以及福尔马林和紫外线等敏感。

PRV可以凝集小鼠红细胞,但不凝集其他动物的红细胞。PRV具有泛嗜性,可以在多种组织培养细胞内增殖,但敏感程度不同。以兔和猪肾细胞最适于病毒繁殖,呈明显的圆缩、溶解、脱落病灶,并出现大量多核巨细胞,病变细胞经苏木紫一伊红染色后,可见核内嗜酸性包涵体。

流行病学

PRV感染动物广泛,猪、牛、羊、犬、猫、鼠、兔以及貂、狐、熊等均有感染发病的报道。研究证明,猪和鼠类是自然界中病毒的主要贮存宿主,尤其是猪,它们既是原发感染动物,又是病毒的长期贮存和排毒者,是犬、猫和其他家畜发病的疫源动物。本病在世界各地,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多发于冬、春季,犬和猫伪狂犬病主要发生在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区,是由于吃了死于本病的鼠、猪和牛的尸体或肉而感染。

症状

感染犬的典型表现为行为突然出现变化,肌肉痉挛、头部和四肢奇痒,疯狂啃咬痒部和嚎叫,下颚和咽部麻痹和流涎等。病势发展迅速,通常在症状出现后48h内死亡,死亡率感染PRV的猫潜伏期为1~9d。初期临床症状为不适、嗜睡、沉郁、不安、攻击行为、抗拒触摸,以后症状迅速发展,唾液过多、过分吞食、恶心、呕吐、无目的乱叫,疾病后期发生较严重的神经症状如感觉过敏、摩擦脸部,奇痒并导致自咬。这种典型的形式取急性经过,并在36h内死亡。非典型的伪狂犬病约占被感染猫的40%,这些猫病程较长,缺乏比较典型的奇痒症状。沉郁、虚弱、吞咽和吞食为其主要症状。但节奏性摇尾、面部肌肉抽搐、瞳孔不均等症状在两种形式的病程中均可见到。

主要的组织学变化是弥漫性非化脓性脑膜炎、脑膜充血及脑脊液增量,在患病犬、猫脑神经细胞和星形细胞内可见核内包涵体。

诊断

临床病理学检查一般没有价值。死前诊断通常依据接触史和临床症状。猫鉴别诊断主要与狂犬病病毒感染区分开,因为伪狂犬病的主要症状是流涎过多和攻击行为。死后确诊可进行神经细胞的核内包涵体检查或由神经组织分离病毒。

防治

对本病的预防,首先要控制猪伪狂犬病的流行,同时不要用生猪肉或加工不适当的感染猪肉饲喂犬、猫。

由于本病常取急性经过,引起致死性感染,且病毒仅局限于神经组织,故通常在犬、猫中不发生横向传播。人对伪狂犬病毒不易感,因此,犬、猫感染对公共卫生不构成危险。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qrcod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推荐继续阅读
  1. 运动机能检査
  2.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3. 有机氟制剂中毒
  4. 犬瘟热
  5. 整体状态检查
  6. 过敏性休克
  7. 破伤风
  8. 上呼吸道检查:喉、气管检查及咳嗽、上呼吸道杂音检查
  9. 局部贫血:原因、机理、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10. 绦虫病
visit 5770
read 822
like 1
favorite 0
comment 0

post-comment 撰写评论

展开阅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