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贫血:原因、机理、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2019-04-21  吴礼平
导读:局部组织器官动脉血输入量减少称局部贫血或局部缺血。本文内容:①局部贫血的原因、类型和发生机理;②局部贫血的病理变化;③局部贫血对机体的影响。

机体局部组织器官动脉血输入量减少局部贫血局部缺血。局部贫血可以是全身性贫血的局部表现,也可以是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的结果。

局部贫血的原因和发生机理

根据局部贫血发生的原因,可分为压迫性贫血阻塞性贫血血管痉挛性贫血侧枝性贫血

1.压迫性贫血

因肿瘤、绷带过紧,积液等压迫局部动脉血管,使血管腔变狭窄或闭塞所致。如大动物长期躺卧,卧侧血管受压引起局部贫血,导致组织坏死形成褥疮

icon褥疮的发生:易受影响的部位
褥疮的发生:易受影响的部位
资源描述:不同姿势下,易受到压迫而发生局部缺血的部位。

2.阻塞性贫血

动脉管腔内血栓形成栓塞等变化,使管腔狭窄或阻塞,引起血液供应减少而发生局部贫血。

icon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肌病
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肌病
资源描述:冠状动脉栓塞引起心肌贫血性梗死示意图。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是一种最常见的心脏病,是指因冠状动脉狭窄、供血不足而引起的心肌机能障碍和(或)器质性病变,故又称缺血性心肌病。

3.血管痉挛性贫血

麦角碱中毒、肾上腺素分泌过多、寒冷、严重创伤等,引起缩血管神经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动脉痉挛性收缩而造成局部贫血。

4.侧枝性贫血

局部组织充血量增多,往往会造成其他部位贫血。如瘤胃穿刺放气太快,大量血液急剧流入腹腔脏器,而引起其他组织器官贫血,严重时会因脑贫血而死亡。

局部贫血的病理变化

局部贫血组织因血量减少而颜色变淡,呈现出组织原有的颜色,如肺呈灰白色,肝呈褐色,皮肤黏膜呈苍白色等。

贫血组织体积缩小,局部温度降低,质地松软,被膜皱缩。切面少血或无血。长期贫血引起实质细胞萎缩、变性或坏死。

局部贫血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局部贫血的后果取决于缺血的程度持续时间、组织器官对缺氧的敏感程度以及侧枝循环能否建立等因素。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qrcod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推荐继续阅读
  1. 梗死:原因、机理、病理变化及结局
  2. 栓塞:类型及对机体的影响
  3. 血栓的结局和对机体的影响
  4. 血栓形成的过程
  5. 出血:原因、机理、病理变化及对机体的影响
  6. 静脉性充血(淤血):原因、病理变化、结局和影响
  7. 动脉性充血(充血):原因、类型、病理变化、结局和影响
  8. 局部血液循环障碍整体认知
  9. 血栓形成:条件和发生机理
visit 9388
read 2444
like 2
favorite 1
comment 0

post-comment 撰写评论

展开阅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