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珠菌病

2016-06-15  姚蕴华
导读: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于机体免疫抑制或菌群失调导致寄生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上呼吸道的念珠菌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主要特征是口腔、咽喉等局部黏膜溃疡,表面有灰白色的伪膜样物质覆盖,或全身多处脏器出现小脓肿。伊曲康唑可作为治疗念珠菌病的首选。对口腔或皮肤念珠菌病可应用制霉菌素软膏、两性霉素B或1%的碘液等外用。

念珠菌病(candidiasis)是由于机体免疫抑制或菌群失调导致寄生于消化道、泌尿生殖道或上呼吸道的念珠菌过度繁殖而引起的局部或全身性感染,主要特征是口腔、咽喉等局部黏膜溃疡,表面有灰白色的伪膜样物质覆盖,或全身多处脏器出现小脓肿。

病原

白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为念珠菌属中最主要的和最常见的致病菌,是一种双相型真菌,但与其他双相型真菌的不同之处在于白色念珠菌在室温和普通培养基上表现为酵母相,而在组织内和特殊的培养基上表现为菌丝相。在沙氏琼脂培养基25℃和37℃时培养的菌落为奶油色酵母样,长时间后菌落干燥、变硬或有皱褶。镜检有成群的芽孢及假菌丝。在米粉琼脂或玉米粉吐温琼脂培养基上接种培养24h可见真菌丝、假菌丝、芽孢及很多顶端圆形的厚壁孢子,后者是鉴定白色念珠菌的主要依据。

流行病学

白色念珠菌为条件性致病菌,许多正常动物的皮肤、胃肠道、肛门、阴道及上呼吸道都可分离到。一般情况下,体内的白色念珠菌和正常的微生物区系处于平衡状态,当动物机体出现免疫抑制、长时间使用广谱抗生素等使平衡状态被打破时,白色念珠菌,尤其是伤口、咽喉和胃肠道的白色念珠菌就会过度繁殖,引起感染。因此,念珠菌病多数是内源性感染。

症状和病变

动物出现局部感染或通过血液途径扩散而引起全身性感染。

局部感染主要表现为口腔、胃肠道或泌尿生殖道溃疡,其溃疡表面覆盖灰白色的斑块。皮肤和甲床可出现慢性渗出性病变。

犬扩散性念珠菌病的典型病变为发热,皮肤出现急性隆起性红斑,常因肌炎和骨髓炎而有疼痛表现。其他脏器感染时可表现出相应的症状。猫扩散性感染很少出现皮肤病变。

诊断

可采集病变组织检查组织内白色念珠菌。KOH涂片可见真菌丝和假菌丝以及成群的卵圆形芽孢,直径3~5μm,芽孢通常集中于菌丝分隔处。

分离培养只说明标本中有无念珠菌存在,不能说明是否为病原菌,但自无菌部位分离出白色念珠菌具有诊断意义。

治疗

伊曲康唑可作为治疗念珠菌病的首选。对口腔或皮肤念珠菌病可应用制霉菌素软膏、两性霉素B或1%的碘液等外用。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qrcod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推荐继续阅读
  1. 牙周病
  2. 猫临床中最多见的5种病
  3. 口炎
  4. 猫杯状病毒感染
  5. 唾液腺炎
  6. 齿龈炎
  7. 猫免疫缺陷病
  8. 氟胞嘧啶
  9. 伏立康唑
  10. 那他霉素(游霉素)
  11. 酮康唑
  12. 氟康唑
  13. 伊曲康唑(依他康唑)
  14. 咪康唑
  15. 益康唑(硝酸咪康唑、硝酸氯苯咪唑)
  16. 克霉唑(抗真菌1号、三苯甲咪唑)
  17. 制霉菌素
  18. 二性霉素B(两性霉素B)
  19. 灰黄霉素
  20. 特比萘芬
visit 2686
read 284
like 0
favorite 0
comment 0

post-comment 撰写评论

展开阅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