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流入组织器官的血液量减少,或血流减慢而引起的细胞供氧不足,称为循环性缺氧,又称为低血流性缺氧。循环性血氧,包括2种类型:
常见于心力衰竭、休克等引起的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特别是休克引起的全身循环性缺氧更为严重,患病动物可因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严重缺氧而发生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循环性缺氧也可因栓塞、动脉痉挛、炎症等造成的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其后果取决于发生部位,如发生在心、脑等重要器官,后果常很严重,甚至导致死亡。
单纯循环性缺氧时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血氧容量、血氧饱和度均正常。由于血流速度缓慢,氧被细胞利用增多,使得静脉血氧分压和血氧含量降低,导致动-静脉氧差增大。
全身性血液循环障碍时,心脏输出血量减少,导致全身循环性缺氧,严重时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组织缺氧、功能衰竭,导致肺水肿、休克等严重病变,可导致动物死亡。此时一旦继发肺水肿,可合并引起呼吸性(低张性)缺氧,表现出动脉血氧分压、血氧含量和血氧饱和度均降低。
局部性血液循环障碍时,单位时间内从毛细血管流过的血量减少或变慢,弥散到组织细胞内的氧减少,导致毛细血管中还原血红蛋白(HHb)浓度增加,易出现皮肤、黏膜发绀。若为缺血性缺氧时,则组织器官现出固有色彩,皮肤黏膜苍白。
眼结膜发绀 |
资源描述:可视黏膜发绀,提示缺氧、血液循环障碍等。
文件来源:周庆国主编,犬猫疾病诊治彩色图谱
|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
推荐继续阅读 |
撰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