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犬病

2017-06-09  吴礼平   来源:WHO
导读:狂犬病是一种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致命的病毒性传染病。在高达99%的人类感染病例中,狂犬病毒都由家养狗传播。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通过咬伤或抓伤(通常是经由唾液)传播至人。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狂犬病。为犬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战略。为犬类接种疫苗不但可以消除狂犬病的致死率还能减少被狗咬伤病人的接触后预防需求。许多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的国家也根据该区域的2020年消除目标开展了该疾病的消除活动。

重要事实

狂犬病是一种在出现临床症状后绝大多数情况下会致命的病毒性传染病。在高达99%的人类感染病例中,狂犬病毒都由家养狗传播。狂犬病感染家畜和野生动物,通过咬伤或抓伤(通常是经由唾液)传播至人。

除南极洲以外,其他各洲都存在狂犬病,但95%以上的人类死亡病例发生在亚洲和非洲。

狂犬病在贫困和脆弱人群中是一种被忽视的疾病。该人群的狂犬病致死情况鲜有报告,且该人群不易获得疫苗和免疫球蛋白。在偏远的农村地区,5-14岁的儿童成为主要受害者。

狂犬病接触后预防的费用通常对贫困人群来讲是灾难性的,一次狂犬病接触后预防的费用在非洲为40美元,亚洲为49美元,而这些地区的平均收入仅为每人每天1-2美元。

预防

消除犬类狂犬病

可以通过接种疫苗预防狂犬病。为犬类接种疫苗是预防人类狂犬病最具成本效益的战略。为犬类接种疫苗不但可以消除狂犬病的致死率还能减少被狗咬伤病人的接触后预防需求。

人类进行预防性免疫接种

可利用同样安全、有效的疫苗实施接触前免疫接种。对在户外(尤其是在农村地区)长时间活动,参加像是骑自行车、露营或远足活动的旅行者,以及对生活在面临较大被狗咬伤危险的长期旅客和外籍人士,建议采用这一措施。

还建议将这一接触前免疫接种用于从事某些高风险职业的人员,例如处理狂犬病活病毒以及其他与狂犬病相关病毒的实验室工作人员,还用于那些所从事的活动从专业方面或其它方面可在受到狂犬病影响的地区直接接触到蝙蝠、食肉动物和其它哺乳动物的人员。由于儿童往往会与动物玩耍,咬伤可能会更重,或者不对咬伤进行报告,因而他们面临着更大风险。当他们在高风险地区生活或参访时,可以考虑为其接种疫苗。

症状

狂犬病潜伏期通常为1-3个月,短则不到一周,长则一年以上,这取决于狂犬病毒入口位置和狂犬病毒载量。狂犬病最初症状是发热,伤口部位常有疼痛或有异常或原因不明的颤痛、刺痛或灼痛感(感觉异常)。随着病毒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扩散,发展为可致命的进行性脑脊髓炎症。

然后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狂躁性狂犬病患者的症状是机能亢进,躁动,恐水,有时还怕风。数日后患者因心肺衰竭而死亡。

早瘫性狂犬病约占人类死亡病例总数的30%。与狂躁性狂犬病相比,其病程不那么剧烈,且通常较长。从咬伤或抓伤部位开始,肌肉逐渐麻痹。然后患者渐渐陷入昏迷,最后死亡。早瘫性狂犬病往往会有误诊,造成狂犬病的漏报现象。

诊断

目前尚无检测手段可在出现临床症状前诊断人是否感染狂犬病,而且若不出现恐水、怕风等特异性的狂犬病体征,也很难做出临床诊断。人类狂犬病可通过各类诊断技术对活体和尸体做出确认,这些技术旨在检测受到感染组织(大脑、皮肤、尿液或唾液)的全病毒、病毒抗原或氨基酸。

传播

人类通常在被已受感染的动物深度咬伤或抓伤后染上狂犬病。犬类是狂犬病的主要宿主和传播者,也是造成超过95%的亚洲和非洲人类狂犬病所有死亡病例的感染源。

在美国,蝙蝠是造成人类狂犬病多数死亡病例的原因。蝙蝠狂犬病最近已成为澳大利亚和西欧的一项公共卫生威胁。人类由于接触狐狸、浣熊、臭鼬、豺、猫鼬以及其他食肉性野生宿主后出现的死亡情况极为罕见。

该病也可通过感染性物质(通常为唾液)直接接触人体粘膜或新近皮肤破损处传染。因咬伤而出现人传人的情况虽有理论上的可能性,但从未得到证实。

吸入含有病毒颗粒的气溶胶或通过移植已感染病毒的器官有可能感染狂犬病,但很罕见。摄入已感染狂犬病的动物的生肉或其他组织不是经证实的人类感染源。

接触后预防

接触后预防是指被咬伤者在接触狂犬病后立即进行的治疗,以防止狂犬病毒进入中枢神经系统而导致死亡。它包括:

在接触狂犬病后很快进行有效治疗可以防止出现症状和死亡。

对伤口的局部处理

急救程序包括立即用肥皂和水、洗涤剂、聚维酮碘消毒剂或可杀死狂犬病毒的其他溶液彻底冲洗和清洗伤口15分钟以上。

推荐的接触后预防

根据与疑患狂犬病动物接触的严重程度,推荐的接触后预防如下(见表):

表:接触类型和推荐的接触后预防
与疑患狂犬病动物的接触类型 接触后预防措施
I类:触摸或饲喂动物,动物舔触处的皮肤完整
II类:轻咬裸露皮肤,或无出血的轻微抓伤或擦伤; 立即接种疫苗并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
III类: 一处或多处穿透性皮肤咬伤或抓伤,动物舔触处的皮肤有破损;动物舔触处的粘膜被唾液污染,与蝙蝠有接触。 立即接种疫苗并注射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对伤口进行局部处理

所有与II类和III类有关的暴露在经过评估认为具有狂犬病危险时,就要进行接触后预防。导致危险上升的情况有:

在发展中国家,在决定是否采取预防措施时不应孤立考虑疑似动物的免疫接种状况。

世卫组织继续促进人类狂犬病的预防工作,方法是消除犬类狂犬病,以及更加广泛地使用皮内途径进行接触后预防。这一皮内途径可减少细胞培养疫苗的用量,并由此使成本降低60%至80%。

世卫组织的应对

狂犬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疾病,要求动物和人类卫生部门在国家、区域和大陆层面开展密切协调。

2015年12月,世卫组织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与联合国粮农组织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合作启动了到2030年实现人类狂犬病零死亡全球框架。这一行动标志着人类和动物卫生部门首次携起手来,为应对这一具有毁灭性,但被极度忽视的疾病采纳了一个共同策略。

在菲律宾、南非和坦桑尼亚已经取得了长足进步。近期在世卫组织领导下由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项目所产生的概念项目证明,通过采取对犬实施疫苗接种,增进获得暴露后预防方法,以及加强监测并提高公众认识等联合干预措施,就能够降低人类狂犬病。要维持并在新的地区和国家推广狂犬病项目,关键在于从小处做起,示范成功和成本效益并保证社区参与。

犬类和人类狂犬疫苗储备对在各国消除狂犬病有推动作用。世卫组织正努力收集人用和犬用疫苗的供应预测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需求,了解全球生产能力,并探讨通过世卫组织/联合国儿基会(人用疫苗和狂犬病免疫球蛋白)和世界动物卫生组织/世卫组织(动物用疫苗)机制为各国开展批量购买的选用方案。

有证据表明,利用技术和物资支持方面的刺激计划在流行国家和地区启动狂犬病预防规划已经取得成功。通过提高得到验证的控制策略的实施能力,就可创建狂犬病可持续消除规划,并可在理想情况下扩展到周边区域和国家。

通过犬类传播的狂犬病已在许多拉丁美洲国家消除,包括智利、哥斯达黎加、巴拿马、乌拉圭、阿根廷大部分地区、巴西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州、墨西哥大部分地区和秘鲁大部分地区等。

许多世卫组织东南亚区域的国家也根据该区域的2020年消除目标开展了该疾病的消除活动。孟加拉国于2010年启动了消除计划并通过管理狗咬伤、大范围犬类疫苗接种和增加免费可获得疫苗等措施使得2010-2013年间的人类狂犬病死亡病例下降了50%。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qrcod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推荐继续阅读
  1. 宠物源人兽共患病防控战略研究
  2. 【宠物疫病】狂犬病的诊断、防控及公共卫生
  3. 狂犬病防制:做好犬的免疫,切断源头才是最关键
  4. 遛狗要栓绳,异烟肼倒逼中国养狗文明进步
  5. 执业兽医师考试总结:兽医传染病学(多种动物共患传染病)
  6. 执业兽医师考试总结:兽医传染病学(人兽共患病)
  7. 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
  8. 伪狂犬病(Pseudorabies)
  9. 狂犬病(rabies)
  10. 执兽考试认准官网,别被搜索引擎带进坑
  11. 犬腹泻的鉴别诊断
visit 2325
read 354
like 0
favorite 0
comment 0

post-comment 撰写评论

展开阅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