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头骨及头骨的连结

吴礼平 发布于 2017-07-19
导读:头骨位于脊柱前方,分为颅骨和面骨,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颅骨位于头的后上方,由成对的额骨、顶骨、颞骨、翼骨和不成对的枕骨、顶间骨、蝶骨、筛骨和犁骨共同组成。面骨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和鼻腔的骨质基础。由成对的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切齿骨、腭骨和下鼻甲骨,以及不成对的下颌骨和舌骨构成。头骨中除下颌骨借颞下颌关节与颞骨连接外,绝大多数借缝或软骨直接连接,分别围成颅腔、口腔、鼻腔和眼眶,以容纳和保护脑、眼球等器官,并形成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

头骨位于脊柱前方,分为颅骨面骨,家畜的面骨较颅骨发达。头骨有29块(3对听小骨、上鼻甲骨和舌骨未计算在内),主要由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除下颌骨借颞下颌关节与颞骨连接外,绝大多数借缝或软骨直接连接,分别围成颅腔、口腔、鼻腔和眼眶,以容纳和保护脑、眼球等器官,并形成消化器和呼吸器的起始部。不成对的7块不规则骨位于颅正中区,成对的22块扁骨位于中线两侧。

有些头骨的两层骨板之间形成空腔,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称为鼻旁窦,可增加头部的体积,但不增加其重量。头骨上有许多孔、裂、管、沟等,供血管神经通过。

icon牛的头骨(背面)
牛的头骨(背面)

一、牛的头骨

(一)颅骨(cranial bone)

颅骨位于头的后上方,由成对的额骨顶骨颞骨翼骨和不成对的枕骨顶间骨蝶骨筛骨犁骨共同组成。

1.枕骨(occipital bone) 构成颅腔后壁和底壁的一部分。枕骨正中为枕骨大孔,脑与脊髓经此处相延续。枕骨分枕鳞、两个侧部基底部

  • 枕鳞位于颅骨后面,上连顶间骨和顶骨,表面粗糙,是肌肉和韧带的附着处,正中粗糙的隆起称枕外隆凸,向下延续为枕外嵴
  • 侧部位于枕骨大孔的两侧和背侧的一小部分,枕骨大孔两侧有卵圆形关节面,称枕髁,与寰椎成关节。枕髁外侧有向下伸出的髁旁突颈静脉突)。
  • 基底部构成颅腔底壁后部,与蝶骨交界处有肌结节

2.顶骨(parietal bone)位于枕鳞上方,构成颅腔部分顶壁(水牛)或后壁(黄牛)与侧壁。

3.顶间骨(interparietal bone)很小,位于颅腔后壁正中,与枕鳞和顶骨相连。生前或出生后不久即与顶骨和枕鳞愈合,脑面的枕内隆凸不明显。

4.额骨(frontal bone)位于颅腔背侧壁。发达,呈四边形,前部有向两侧伸出的颧突,构成眼眶的上界,颧突基部内侧有眶上沟,沟内有眶上孔。额骨的后外方有角突,外侧缘称颞线

5.颞骨(temporal bone)位于枕骨前方、顶骨的前腹侧,构成颅腔侧壁的腹侧部,分为鳞部岩部鼓部

  • 鳞部与额骨、顶骨和蝶骨相接,向外前方伸出颧突,与颧骨的颞突相连形成颧弓。颧突后部腹侧有一横向关节面,称关节结节,与下颌骨成关节。
  • 岩部位于颞骨鳞部和枕骨之间,构成内耳和内耳道的骨质基础,后外侧有乳突茎突,分别供锁乳突肌和舌骨附着。
  • 鼓部位于腹侧,外侧有骨质的外耳道,向内通鼓室;腹侧有鼓泡,内腔构成部分鼓室

6.蝶骨(sphenoid bone)构成颅腔底壁的前部。幼年牛分为底蝶骨前蝶骨,成年后愈合。蝶骨形似展翅的蝴蝶,分为一蝶骨体、两对蝶骨翼和一对翼突。

  • 蝶骨体位于颅腔底壁正中,呈短的棱柱状,脑面形成蝶鞍,中央有卵圆形垂体窝
  • 前蝶骨翼从骨体前部伸向侧上方,构成眼眶的内侧壁和颞窝的一部分,其基部有后方有眶圆孔,眶面中央有视神经管口;
  • 底蝶骨翼从骨体后部伸向侧上方,参与形成颅腔侧壁;
  • 翼突从骨体和底蝶骨翼之间伸向前下方,参与形成鼻后孔侧壁。

7.筛骨(ethmoid bone)构成颅腔的前壁,分筛板垂直板筛骨迷路三部分。

  • 筛板位于颅腔与鼻腔之间,在脑面被鸡冠分成左右两个卵圆形的嗅球窝,容纳嗅球;筛板上有许多小孔,嗅神经丝经此进入颅腔。
  • 垂直板位于正中矢状面上,构成鼻中隔的后部。筛骨迷路位于垂直板两侧,后端较大,附着于筛板,前端尖,突入鼻腔,形成筛鼻甲
  • 筛鼻甲由许多的卷曲的薄骨板构成,分内鼻甲外鼻甲第Ⅰ内鼻甲又称上鼻甲,沿额骨、鼻骨向前延伸。第Ⅱ内鼻甲亦称中鼻甲

8.犁骨(vomer)位于鼻腔底壁的正中线上,其背侧缘有中隔沟,容纳鼻中隔软骨和筛骨垂直板,腹侧为突出的犁骨嵴,其后2/3不与鼻腔底壁接触,因此,牛鼻腔后2/3左右互通,鼻后孔不分为左右两个。水牛犁骨嵴发达,将鼻腔和鼻后孔完全分为互不相通的左右两半。

9.翼骨(pterygoid bone)为一薄而窄的骨片,位于鼻后孔两侧、腭骨垂直板后缘内侧,后上方伸达颅底,翼骨前下端游离而薄锐,形成翼骨钩

(二)面骨(facial bones)

面骨位于颅骨的前下方,构成口腔和鼻腔的骨质基础。由成对鼻骨泪骨颧骨上颌骨切齿骨腭骨下鼻甲骨,以及不成对下颌骨舌骨构成。

1.鼻骨(nasal bone)位于额骨的前方,构成鼻腔的顶壁。鼻骨前后几乎等宽,前端形成前内侧和前外侧突。鼻骨外凸内凹,鼻腔面有上鼻甲附着。

2.泪骨(lacrimal bone)位于额骨前端的外下方,构成眼眶的前内侧壁,有眶面、颜面面和鼻面三个面,眶面有漏斗状的泪囊窝泪管的开口。泪骨在眶面腹侧形成泪泡。

3.颧骨(zygomatic bone)位于泪骨下方,构成眼眶的前腹侧部。外侧面有一纵行且不明显的面嵴,后端有向后突出的颞突,与颞骨的颧突连成颧弓;有向背侧伸出的额突,与额骨的颧突相接,形成眼眶的后界。

4.上颌骨(maxilla)是最大的面骨,位于泪骨和颧骨的前方,几乎与所有的面骨连接,构成鼻腔侧壁和大部分口腔的顶壁。上颌骨分为上颌体腭突齿槽突

  • 上颌体外侧面有一不明显的面嵴,与颧骨的面嵴相延续,面嵴前端有明显的面结节,面结节前上方有眶下孔,为眶下管的外口;后端为钝圆而突出的上颌结节;鼻面有通向上颌窦的上颌窦裂孔和供下鼻甲骨附着的鼻甲嵴
  • 腭突是由骨体下部向正中线伸出的水平骨板,形成硬腭的一部分,将口腔与鼻腔隔开。
  • 齿槽突为上颌骨向腹侧突出的纵嵴,齿槽突的游离缘称齿槽缘,上有6个颊齿齿槽,齿槽间有齿槽间隔。齿槽缘前部为齿槽间缘,前接切齿骨。

5.切齿骨(incisive bone)亦称颌前骨,位于上颌骨前方,分骨体腭突鼻突三部分。

  • 骨体位于最前端,薄而扁平,无切齿齿槽。
  • 腭突从骨体水平向后伸出,与上颌骨腭突相连,参与形成硬腭的骨质基础;腭突与上颌骨和鼻突之间形成腭裂
  • 鼻突向后上方伸出,其后端嵌入鼻骨与上颌骨之间,并与鼻骨之间形成鼻切齿骨切迹。

6.腭骨(palatine bone)位于鼻后孔两侧,分垂直板水平板

  • 垂直板构成鼻后孔的侧壁;
  • 水平板形成硬腭的后部,与切齿骨腭突、上颌骨腭突共同形成硬腭的骨质基础。

7.下鼻甲骨(ventral nasal conchal bone)为成对的卷曲状薄骨片,附着于上颌骨的鼻甲嵴,与上鼻甲一起将每一侧鼻腔分为上、中、下三个鼻道。

8.下颌骨(mandible)下颌骨位于上述面骨和颅骨的下方,不成对,分左、右两半,每半又分为下颌体下颌支两部分。

下颌体较厚,略呈水平向,前为切齿部,后为臼齿部,分别有切齿和颊齿着生,两部之间为齿槽间缘。下颌体前外侧有颏孔下颌支为下颌体后方垂直向上的宽骨板,上端前方为冠突,供颞肌附着;后方为髁突,与颞骨的关节结节构成颞下颌关节。两突之间为下颌切迹。下颌支内、外侧面稍凹的部分分别称翼肌窝咬肌窝,供翼内侧肌和咬肌附着。在髁突内侧下方有翼肌凹,供翼外侧肌附着。下颌支内侧面中部有下颌孔,借下颌管与颏孔相通。在下颌骨下缘,下颌体与下颌支交界处有面血管切迹。两侧下颌骨之间的间隙称下颌间隙

9.舌骨(hyoid bone)位于左、右下颌支之间,由基舌骨舌骨支甲状舌骨角舌骨上舌骨茎突舌骨)组成,借茎突舌骨与两侧颞骨岩部的茎突相连,借甲状舌骨与喉的甲状软骨相连,构成舌、咽和喉的支架。

(三)牛头骨整体观

牛头骨前小后大,呈锥形,形成颅腔、骨性鼻腔、口腔和眼眶,可分为背侧面、侧面、项面和底面。

1.背侧面

背侧面由额骨、鼻骨和切齿骨组成,由后向前可分为颅顶部、鼻部和颌前部。颅顶部完全由额骨形成,呈四边形,宽而平,在两眼眶间最宽,其两侧有眶上孔和眶上沟。额骨的后缘最高,为角间隆凸;在有角的牛,两侧有角突。水牛和羊的颅顶部呈穹隆状,由额骨和顶骨形成。鼻部由鼻骨形成,较短而窄。颌前部由切齿骨形成,切齿骨上无齿槽。骨质鼻孔宽大。

2.侧面

侧面呈三角形,由后向前分为颅侧部眶部上颌部下颌部

  • 颅侧部由额骨、顶骨和颞骨组成,有较深而窄的颞窝,其上界为颞线,下界为颧弓,颞骨颧突腹侧的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髁突成关节。颧弓后腹侧可见外耳道和鼓泡。
  • 眶部有大而深的眼眶,由额骨、泪骨、颧骨和蝶骨围成,泪骨的眶面形成大而薄壁的泪泡
  • 上颌部呈前小后大的三角形,由上颌体和部分切齿骨组成,较短而宽,面嵴不明显,其前端有面结节。面结节前上方有眶下孔。
  • 下颌部由下颌骨组成,可见切齿和颊齿齿槽、颏孔、咬肌窝、冠突和髁突等结构。

3.项面

项面宽广,由枕骨、顶骨和顶间骨构成,形成颅腔的后壁。项面粗糙,枕外隆突较粗大。项面下部可见枕骨大孔、枕髁、髁旁突。

4.底面

底面(除去下颌骨)由后向前分为颅底部鼻后孔部腭部

  • 颅底部宽,由枕骨基底部、蝶骨和部分颞骨组成。髁旁突粗大,稍弯向内侧。肌结节大。鼓泡大,左右压扁。
  • 鼻后孔部窄而深,由腭骨垂直板、翼骨和蝶骨翼突构成,侧壁高。由于犁骨的后部不与鼻腔底壁接触,故鼻后孔不分左右两半。
  • 腭部由腭骨水平板、上颌骨的腭突和切齿骨的腭突构成,宽而长,但在第一前臼齿前方变窄。上颌骨上有颊齿齿槽,切齿骨上无齿槽。

5.颅腔(cranial cavity)

顶壁的额骨、侧壁的颞骨、后壁的顶骨、顶间骨和枕骨、底壁的枕骨基底部和蝶骨及前壁的筛骨围成,容纳脑和脑膜。颅骨内面有与脑表面相适应的指状压迹。颅腔底壁分为三个颅窝。

  • 颅前窝位置较高,容纳嗅球和大脑半球的前部;
  • 颅中窝相当于蝶骨体的后部,容纳大脑底面、下丘脑和中脑;
  • 颅后窝位于枕骨体的背侧,容纳脑桥、延髓和小脑。颅腔壁还有许多孔、管、裂,供血管、神经通过。

6.骨性鼻腔(nasal cavity)

位于颅腔前方、口腔上方,呈圆桶状,其背侧壁为鼻骨,侧壁为上颌骨、泪骨、切齿骨等,后壁为筛骨,底壁为腭骨水平部、切齿骨和上颌骨腭突组成的硬腭。鼻腔以鼻中隔分为左、右两半,前方经鼻孔与外界相通,后方经鼻后孔通咽。鼻中隔分骨性和软骨性鼻中隔,骨性鼻中隔的后部由筛骨垂直板和犁骨组成。骨质鼻腔侧壁上附着有上、下鼻甲骨,将每侧鼻腔分为上、中、下三个鼻道

7.骨性口腔(oral cavity)

位于鼻腔腹侧,顶壁为切齿骨、上颌骨腭突和腭骨的水平板,侧壁和底壁为下颌骨。

8.鼻旁窦(副鼻窦,paranasal sinus)

为头骨中一些骨的内、外骨板之间含气腔洞的总称,由于它们直接或间接与鼻腔相通,故称鼻旁窦。鼻旁窦具有明显的年龄变化,初生幼畜的窦很小,成年之前逐渐发育扩大。兽医临床上重要的有上颌窦额窦

(1)额窦(frontal sinus)  很大,位于整个颅腔的顶壁和后壁内,为额骨和顶骨内的腔洞,并延伸至角窦和泪窦内。额窦正中有完整的中隔将额窦分为左右两半,窦的前部有一些细的裂隙与筛骨侧块内的筛鼻道相通。水牛和羊的腭窦较小,位于额骨内。

(2)上颌窦(maxillar sinus)  主要在上颌骨、泪骨和颧骨内,其前界在面结节稍后方,上界约在眶下孔与眼眶背侧缘的连线上,后方伸入泪骨中,形成泪窦。窦的底壁不规整,最后3-4枚颊齿的齿根突入其中。窦的内侧壁有眶下管,上后方有鼻上颌口,与中鼻道相通。

10.头骨内主要的孔裂

  • 在颞骨的乳突和茎突之间有茎乳突孔,面神经由此出颅腔。
  • 在眼眶的后部,由上而下依次是筛神经和血管通过的筛孔视神经通过的视神经孔、眼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和上颌神经通过的眶圆孔
  • 在底蝶骨翼的后方有卵圆孔,供下颌神经通过。
  • 上颌结节后方的隐窝中有三个孔,上为上颌孔,通眶下管,有眶下神经和血管通过;中为蝶腭孔,有鼻后神经和血管通过;下为腭后孔,有腭大神经和血管通过。
  • 在枕髁与颈静脉突之间的髁腹侧窝中,有两个孔,前内侧的是舌下神经孔,供舌下神经通过,后外侧的为髁孔,有血管通过。
  • 在枕骨基底部和鼓泡之间,有一裂隙,后部较宽为颈静脉孔,有舌咽、迷走和副神经及血管通过。

 

二、猪、马、犬头骨的特点

1、猪头骨的特点

猪头骨的外形因品种而异,长头型原始品种猪的头骨相当长,短头型改良品种猪的头骨显著变短,一般呈楔形。

(1)背侧面

  • 颅腔顶壁由顶骨和额骨形成,后缘的项嵴为头部的最高点;
  • 长头型猪的额部外形平直,短头型猪的额部向上倾向,额骨近眶缘有2个眶上孔,孔前方有眶上沟
  • 鼻部短,鼻面凹。在切齿骨上方和鼻骨前端有一吻骨,呈三面体形,基部朝向前腹侧,尖朝向鼻中隔,外侧面光滑、凹陷,形成鼻孔的内侧壁。
  • 额窦发达,延伸至顶骨、枕骨和颞骨内。

(2)侧面

  • 颅腔侧壁由顶骨和颞骨构成;颞窝呈纵向,完全位于侧面,短头猪的较深,长头猪的较浅;颧弓强大,两侧压扁,关节结节和关节后突不发达。
  • 额骨颧突短,不与颧骨额突相连,故眶缘不完整;泪骨眶面无泪囊窝,在颜面面有2个泪孔
  • 上颌骨纵凹,有犬齿窝和犬齿隆起,面嵴短,齿槽缘有7个颊齿齿槽,齿槽间缘有1个大的犬齿齿槽,切齿骨的齿槽缘每侧有3个切齿齿槽。
  • 下颌骨的齿槽与上颌部的相同,下颌支的冠状突相对较小,颏孔数个,称颏外侧孔,内侧面有颏内侧孔

(3)项面

  • 由枕骨构成,宽大,枕鳞发达,高度大于宽度;
  • 枕骨上缘有成对的项结节,髁旁突细长,垂向下方。 

(4)底面

  • 底壁由枕骨基底部和蝶骨组成,枕骨基底部较平;
  • 鼻后孔被犁骨分为左右两半。

2、马头骨的特点

整体比牛狭长,呈四面长锥形。

(1)背侧面

呈不对称的菱形。颅腔顶壁由额骨、顶骨、顶间骨和部分枕骨构成,呈穹隆形;后缘有发达的项嵴,中央有纵走的外矢状嵴,向前分为两条颞线,走向额骨的颧突。额骨上无角突。鼻骨后宽前狭,前端形成鼻嵴。切齿骨鼻突比牛发达。马额窦小,仅位于两眼眶之间,因此颅腔顶壁大部为单层结构。

(2)侧面

  • 呈三角形。
  • 颅腔侧壁由颞骨和额骨构成;颞窝位于背外侧,由顶骨、颞骨和额骨构成。
  • 颧弓较宽,两侧压扁。
  • 面嵴发达,向前延伸至与第3颊齿相对处。
  • 切齿骨齿槽缘有3个切齿齿槽,上颌骨的齿槽缘有6个颊齿齿槽,公马齿槽间缘有1个犬齿齿槽,下颌骨的齿槽同上颌部。

(3)项面

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由枕骨组成,枕鳞相对较小。

(4)底面

较长,枕骨基部两侧有破裂孔。鼻后孔卵圆形,被犁骨分为左、右两半。腭部狭长且凹。

(5)马的鼻旁窦

上颌窦很发达,5岁以下的马较小,老龄马的较大。上颌窦内有纵走的眶下管,并被斜行骨板分为前、后两部。前窦小,以裂孔通中鼻道。后窦大,除以鼻上颌口通中鼻道外,还以上方卵圆形的额上颌口通额窦。上颌窦的前界为面嵴前端至眶下孔之连线,上界为自眶下孔向后平行于面嵴的线,下界为上颌骨的颊齿槽。

额窦位于额骨和鼻骨后部内,分额部和鼻部。额部在额骨内、外骨板之间,前界至眶的前缘,后界至颞髁,外侧界至颧突根部。鼻部位于上鼻甲骨后部背侧,顶壁为鼻骨和泪骨,向前至眶前缘与眶下孔连线之中点,向后与额部相交通,下方有大的额上颌口通上颌窦。

3.犬的头骨

(1)背侧面

颅顶部由枕骨、顶骨、顶间骨和额骨构成;鼻骨相对较长。额窦与马相似。

(2)侧面

由额骨和顶骨的外侧部形成,颞骨形成颅腔的后腹侧部;犬的齿槽与猪类似。

(3)底面

颅腔的腹侧壁由枕骨基底部、颞骨的鼓部和岩部以及蝶骨构成。

(4)项面

由枕骨构成。

附:猫的头骨

三、头骨的连结

头骨之间借三种关节连结,但大部分为不能活动的纤维关节和软骨关节,如泪骨与上颌骨之间的泪上颌缝,枕骨基底部与底蝶骨体之间的蝶枕软骨结合,只有颞骨的关节结节与下颌骨的髁突之间形成滑膜关节——颞下颌关节

颞下颌关节是头部唯一可动的关节,有关节盘,关节囊厚而强,有外侧韧带,马还有后韧带。两侧的颞下颌关节为联动关节,同时活动可完成开口、闭口和侧向运动等动作。开口时下颌髁和关节盘向前移动至颞骨的关节结节,闭口时下颌髁位于关节结节后方的凹窝中,侧运动时一侧的关节盘向前滑动,另一侧的则向后滑动。

24172
阅读
0
评论
--
17
0
6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