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巴贝斯虫(babesiosis)为巴贝斯科,巴贝斯属(Babesia)的虫体,由蜱传播。寄生于犬的红细胞内,是一种犬严重的原虫病。临床特征是严重贫血和血红蛋白缺乏。寄生于犬的巴贝斯虫已定论的有2种,即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和吉氏巴贝斯虫(B. gibsorti)。我国报道的为后者,在江苏和河南的部分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对犬特别是军、警犬危害严重。
吉氏巴贝斯虫(B. gibsoni)虫体很小,多位于红细胞的边缘或偏中央,多呈环形、椭圆形、原点型、小杆形等,偶尔也可见到成对的小梨籽形虫体,其他形状的虫体较少见。梨籽形虫体的长度为1~2.5μm。原点型虫体为一团染色质,姬氏染色呈深紫色,多见于感染的初期。环形的虫体为浅蓝色的细胞质包围一个空泡,有一团或二团染色质。小杆形虫体的染色质位于两端,染色较深。在一个红细胞内可寄生1~13个虫体,以1~2个为多。
犬巴贝斯虫(Babesia canis)为一种大型虫体,典型虫体呈梨籽形,一端尖,一端钝,长4~5μm,梨籽形虫体之间可以形成一定的角度。此外,还有变形虫样、环形等其他多种形状的虫体。一个红细胞内可以感染多个虫体,多的可以达到16个。虫体还可见于肝、肺的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中,这可能是因为吞噬了含虫红细胞的原因。
巴贝斯虫发育过程中需要蜱作为终末宿主。吉氏巴贝斯虫的终末宿主为长角血蜱、镰形扇头蜱和血红扇头蜱。犬巴贝斯虫的终末宿主主要为血红扇头蜱以及其他一些蜱。
巴贝斯虫的发育过程分为3阶段。蜱在吸动物血时,将巴贝斯虫的子孢子注入动物体内,子孢子进入红细胞内,以二分裂或出芽方式进行裂殖生殖,形成裂殖体和裂殖子,红细胞破裂,虫体又侵入新的红细胞。反复几代后形成大小配子体。蜱再次吸血的时候,配子体进入蜱的肠管进行配子生殖,即在上皮细胞内形成配子,而后结合,形成合子。合子可以运动,进入各种器官反复分裂形成更多的动合子。动合子侵入蜱的卵母细胞,在子代蜱发育成熟和采食时,进入子代蜱的睡液腺,进行孢子生殖,形成形态不同于动合子的子孢子。在子代蜱吸血时,将巴贝斯虫子孢子传给动物。
巴贝斯虫的致病机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疾病多呈慢性经过。病初精神沉郁,喜卧,四肢无力,身躯摇摆,发热,呈不规则间歇热,体温在40~41℃,食欲减退或废绝,营养不良,明显消瘦。结膜苍白,黄染。常见有化脓性结膜炎。从口、鼻流出具有不良气味的液体。尿呈黄色至暗褐色,如酱油样,且血液稀薄。
常在病犬皮肤上,如耳根部、前臂内侧、股内侧、腹底部等皮肤薄、被毛少部位可以找到蜱。
根据症状、当地以往流行情况、血涂片检查发现虫体和体表检查发现蜱即可确诊。
以下药物有较好的疗效。
首先要做好灭蜱工作,在蜱出没的季节消灭犬体、犬舍以及运动场的蜱。引进犬的时候要在非流行季节引进。尽可能不从流行地区引进犬。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
推荐继续阅读 |
撰写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