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炎

2016-06-15  姚蕴华
导读:肝炎(hepatitis)是肝脏实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弥漫性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黄疸、急性消化不良以及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治疗原则主要是除去病因,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

肝炎(hepatitis)是肝脏实质细胞出现不同程度的急性弥漫性变性、坏死和炎性细胞浸润的肝脏疾病。临床上以黄疸、急性消化不良以及出现神经症状为特征。

病因

1.中毒

各种有毒物质和化学药品,如铜、砷、汞、砸、氯仿、鞣酸、四氯化碳、黄曲霉菌毒素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

2.病毒、细菌及寄生虫感染

如传染性肝炎病毒、疱疹病毒、结核杆菌、化脓杆菌、梭菌、真菌、巴贝斯虫等,这些病原体侵入肝脏或其毒素产生作用而致病。

3.药物过敏

反复投予氯丙嗪、睾酮、氟烷、氯噻嗪等可引起急性肝炎。此外,食物中蛋氨酸或胆碱缺乏时,也可造成肝坏死。

症状

病犬食欲不振或废绝,全身无力,眼结膜黄染,常有微热。粪便呈灰白绿色,恶臭,不成形。明显消瘦。肝区触诊有疼痛反应,腹壁紧张。尿呈豆油色。若肝细胞损害严重,则血氨升高,表现肌肉震颤、痉挛、过度兴奋、肌肉无力、感觉迟钝、起立困难及昏睡。肝细胞弥漫性损害时,有出血倾向。重症犬可因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致死。

临床病理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等酶活性升高,尤以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明显。

溴酞酚磺酸钠(BSP)排泄试验,滞留率明显升高。本试验的方法为溴酞酚磺酸钠以每千克体重5mg配成5%溶液于静脉注射,30min或45min后,从对侧静脉采血5ml;分离血清,测血清中的BSP滞留率。犬的正常滞留率30min为3.1%,45min为5%以下。

血液凝固时间、出血时间及凝血酶原时间明显延长,并发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犬,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明显减少。血清胆红素升高,血清总蛋白和γ-球蛋白增加,血清尿素氮和血清胆固醇降低。

诊断

本病缺乏特异的征候,根据临床病理变化,可以做出诊断。

1.中毒性肝炎

粪便恶臭,出血性腹泻,中性粒细胞增加,核左移。

2.药物性肝炎

病症轻微,胆汁严重淤滞,血清乳酸脱氢酶明显升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稍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加。

3.食物性肝坏死

血清胆固醇及游离脂肪酸升高,血清中磷脂含量、总蛋白及白蛋白降低。

4.重症肝炎

表现嗜眠、昏睡及氨中毒,血清转氨酶活性和BSP试验的滞留率均极度升高。

治疗

治疗原则主要是除去病因,促进肝细胞再生,恢复肝功能。

首先使动物安静休息,给予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易消化食物,逐渐增加蛋白性食物。补液以5%~25%葡萄糖10100ml +林格氏液50~200ml +复合氨基酸20~100ml混合,静脉注射为宜。但已出现神经症状,不能投与氨基酸制剂。

投与维生素B1 200~300mg ;维生素B2210mg ;维生素B6 50~100mg;烟酸10〜30mg;维生素C 100500mg;或复合维生素0.11.0g;维生素K1 310mg;对恢复肝细胞的功能有一定效果,连用更佳。

对脂肪肝患者,泛酸15~80mg,12次/d肌肉注射,泛硫乙胺10~80mg/d。巯丙酰甘氨酸25100mg;肌肉注射或口服,12次/d。氨中毒时,可用20%谷氨酰胺5~20ml及鸟氨酸制剂0.5~2.0ml;皮下注射。

如肝内胆汁停滞,投予利胆药。进行性黄疸和转氨酶活性升高,可用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或氟美松1~5mg肌肉或静脉注射,强力宁20~40ml静脉注射,1~2次/d。也可用苦黄注射液30~40ml/d或中药茵陈汤加减。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qrcod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推荐继续阅读
  1. 一例猫脂肪肝综合征诊疗过程探讨
  2. 黄疸基础认知:概念、类型及胆色素的正常代谢
  3. 毛尾线虫病(鞭虫病)
  4. 一例犬洋葱中毒的诊断与治疗
  5. 猫脂肪肝(肝脂质沉积综合征)
  6. 后睾吸虫病
  7. 华支睾吸虫病
  8. 犬巴贝斯虫病
  9. 肝硬化
  10. 溶血性贫血
  11. 黄疸
  12. 肝吸虫病
  13. 犬传染性肝炎(ICH)
  14. 土拉菌病
  15. 犬埃利希体病
  16. 钩端螺旋体病
  17. 猫传染性腹膜炎(FIP)
  18. 变质食物中毒
  19. 有机磷杀虫药中毒
  20. 磷化锌中毒
visit 3361
read 474
like 0
favorite 0
comment 0

post-comment 撰写评论

展开阅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