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质、渗出与增生: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

2019-05-21  吴礼平
导读:变质、渗出和增生,是炎症的局部基本病理变化。一般来说,变质属于损伤过程,而从渗出和增生属于抗损伤过程。在炎症的早期和急性炎症时,常以组织变质和渗出为主。而在炎症的后期和慢性炎症时,则以增生反应为主。

任何原因引起的炎症,在局部均可出现变质渗出增生三种基本病理变化。

变质

Tips:变质的概念
变质是炎症局部组织细胞物质代谢障碍理化性质改变,以及由此引起的组织细胞变性坏死的总称。

炎症的变质性变化,是由于致炎因素直接损伤细胞、炎灶局部血液循环障碍炎症反应产物等作用的结果。

icon变质性肝炎
变质性肝炎
资源描述:变质性肝炎(鸡)。鸡肝肿大,被膜紧张,边缘变钝,色变淡,并有暗红色出血性坏死灶。
icon变质性肝炎
变质性肝炎
资源描述:变质性肝炎:肝细胞变性坏死,肝窦淤血,其间有不少中性粒细胞浸润。HE ×400

炎灶内组织物质代谢的特点是分解代谢加强氧化不全产物堆积。炎症时:

炎症初期,炎灶及其周围组织发生充血,酸性代谢产物可被血液、淋巴液吸收带走,或被组织液中的碱储所中和,局部酸碱度可无明显改变。

但随着炎症的发展,炎灶内酸性产物不断增多,加之血液循环障碍,碱储消耗过多,可引起酸中毒

此外,细胞崩解导致K+释放增多,炎灶内K+、H+堆积引起离子浓度升高;炎灶内糖、蛋白质、脂肪分解生成许多小分子微粒,加之血管壁通透性升高、血浆蛋白渗出等因素使局部组织渗透压增高

Tips:局部酸中毒与渗透压增高
炎灶局部酸中毒渗透压升高,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导致细胞变性坏死,同时也促进了炎性渗出的发生。

渗出

渗出是炎症局部组织血管扩张充血,血液中的液体成分细胞成分通过血管壁进入炎区组织间隙、体表、体腔或黏膜表面的过程。

渗出过程主要以血管反应为主,包括血流动力学改变液体渗出细胞渗出

1.炎性渗出的条件:血流动力学改变

炎症过程中,组织受到致炎因子刺激后,很快发生血流动力学改变,包括血管口径血流状态的改变。其变化主要表现是:初期短暂缺血→炎性充血→淤血

Tips:炎症过程中血管扩张的发生机理

血管扩张是血液动力学的主要变化,其发生机理与神经因素和体液因素都有关。

  • 炎性刺激物作用于局部感受器,通过轴突反射可引起炎区微动脉扩张。
  • 另外体液因素,特别是炎症介质,对血管扩张起着更重要的作用。
  • 此外,炎区内酸度升高使血管壁紧张性降低,对血管扩张也有一定影响。
Tips:炎性充血的有利作用
炎性充血可输送大量氧、营养物质、白细胞、抗体等到局部组织,增强防御机能,同时将病理产物带走,有利于恢复组织的正常功能。

淤血发生与下列因素有关:

随着炎症的进一步发展,淤血不断加重,组织氧和营养物质供应障碍更加明显,更多氧化不全产物在炎区堆积,这些产物加剧局部血液循环障碍,形成恶性循环,最后发生血栓和出血。

2.液体渗出

伴发炎区充血、淤血后,血液中的液体成分包括血浆和血浆蛋白通过血管壁渗出。渗出的液体称为炎性渗出液

渗出的机理主要是由于炎区微循环血管壁通透性升高、流体静压升高(淤血)及炎区组织渗透压升高所致。

渗出的成分因炎症发展阶段和血管的损伤程度而异:

炎性水肿液称渗出液,非炎性渗出液称漏出液,两者成分、性质不同。

icon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比较
渗出液和漏出液的比较
资源描述:炎性水肿液称渗出液,非炎性渗出液称漏出液,两者成分、性质不同。

炎性渗出液含有多种成分,对机体有重要的防御作用

但渗出对机体也会产生不利影响。如:

3.细胞渗出

在炎症过程中,伴随着炎区组织血流减慢及血浆成分的渗出,白细胞主动由微血管壁渗出到炎区组织间隙内,称为白细胞渗出。炎症渗出的白细胞称炎性细胞。渗出的白细胞在炎区内聚集称白细胞浸润炎性细胞浸润)。

白细胞渗出,吞噬和降解病原微生物、免疫复合物及坏死组织碎片,构成炎症反应的主要防御环节,但同时白细胞释放的酶类、炎症介质等也可加剧正常组织细胞损伤。

白细胞的渗出过程极其复杂,是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经过边移附壁游出等阶段达到炎症部位,在局部发挥其重要防御作用。

icon白细胞渗出过程
白细胞渗出过程
资源描述:白细胞的渗出,是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经过边移、附壁、游出等阶段达到炎症部位,在局部发挥其重要防御作用。

(1)白细胞边移与附壁

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有形成分在血管的中轴部分流动,形成轴流,而血液的液体成分在血管的周边流动称边流

当炎症发生时,随着血液循环障碍的发生,血流变慢或停滞,白细胞从血液的轴流进入边流,滚动并靠近血管壁的现象称为边移,白细胞边移是由选择素介导的,通过选择素及其相应配体间的作用,引起白细胞沿内皮细胞滚动,随后粘附于内皮细胞上,称白细胞附壁

icon白细胞附壁,游出,聚集
白细胞附壁,游出,聚集
资源描述:白细胞附壁,游出,聚集 HE ×132

(2)白细胞粘着

随着炎症的发展,附壁的白细胞与内皮细胞的粘连变得紧密,并在血管内皮细胞表面形成一覆盖层,这种现象称白细胞粘着。白细胞粘着是靠细胞表面的黏附分子相互识别、相互作用来完成的。

(3)白细胞游出

白细胞通过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并进入周围发炎组织的过程称为白细胞游出

白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粘着后,白细胞在两个内皮细胞连接处伸出伪足,逐渐以变形运动方式穿过内皮细胞间隙,到达内皮细胞与基底膜之间,稍作停留,再穿过基底膜,到达血管外。白细胞穿出血管后血管内皮间隙闭合,基底膜也立即恢复完整。

游出的白细胞最初围绕在血管周围,然后在趋化因子的作用下,沿组织间隙向炎灶聚集。

(4)趋化作用

白细胞穿过血管壁后,向着炎区化学刺激物所在的部位定向移动现象称趋化作用

能引起白细胞定向移动的化学刺激物称趋化因子。趋化因子的作用有特异性,有些趋化因子只吸引嗜中性粒细胞,而另一些趋化因子则吸引嗜酸性粒细胞等。

趋化因子可以是内源性物质(如补体成分、白细胞三烯、细胞因子等),也可以是外源性物质(如细菌及其代谢产物)。

 增生

在致炎因子或组织崩解产物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组织细胞分裂增殖的现象称为增生。增生的细胞主要有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有时也伴随上皮细胞和实质细胞增生。

Tips:炎性增生双刃剑
  • 一般情况下,增生变化不仅提供炎性浸润细胞,还具有炎症局限化或修复损伤的作用。
  • 但过度增生会导致器官固有结构的破坏,影响器官功能。

增生变化在炎症的晚期慢性炎症时表现明显,但也有些急性增生性炎症开始就表现以细胞增生为主。

icon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
慢性肝炎后期肝硬化
资源描述:慢性肝炎后期,肝实质变性、萎缩,纤维结缔组织增生,使肝脏体积缩小,质地变硬,表面由于形成增生结节而凹凸不平。

小结

炎症的变质、渗出、增生三个基本过程是互相联系的,在任何炎症过程中,都有这三个基本过程的存在,但在不同类型的炎症或炎症的不同阶段,其表现程度各有差异。

Tips
  • 在炎症的早期和急性炎症时,常以组织变质和渗出为主。
  • 而在炎症的后期和慢性炎症时,则以增生反应为主。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qrcod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推荐继续阅读
  1. 发热的原因:致热原与发热激活物
  2. 炎症的结局
  3. 增生性炎症:类型及病理变化特征
  4. 出血性炎症:概念、原因及病理变化
  5. 纤维素性炎症:概念、类型及病理变化
  6. 炎性细胞
  7. 化脓性炎症:概念、表现形式及病理变化
  8. 浆液性炎症:概念、原因、病理变化与结局
  9. 渗出性炎症与卡他性炎症基本认知
  10. 变质性炎症
  11. 炎症介质及其作用
  12. 炎症的局部表现和全身反应
  13. 炎症基础认知:概念、原因及影响因素
  14. 猫泌尿系统综合征
  15. 组织性缺氧(氧利用障碍性缺氧)
  16. 循环性缺氧(低血流性缺氧)
  17. 血液性缺氧(等张性缺氧)
  18. 低张性缺氧(乏氧性缺氧)
  19. 常见水肿的病理变化
  20. 坏死:原因、机理、类型、病理变化与结局
visit 35134
read 9794
like 4
favorite 1
comment 0

post-comment 撰写评论

展开阅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