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udvet logo 知识库

家禽被皮系统解剖特征

吴礼平 发布于 2017-07-31
导读:禽皮肤较薄,亦有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三层结构。真皮又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在羽毛着生的部位不形成乳头,而形成网状的小嵴;深层具有羽囊和羽肌。皮下组织疏松,有利于羽毛活动。羽毛是禽皮肤特有的衍生物,基本可分三类:正羽、绒羽和纤羽。在头部有冠、内髯和耳叶,均由皮肤褶衍变而成。喙、距和爪的角质都是表皮角质层增厚、同时角蛋白钙化而形成,因此颇为坚硬。脚部的鳞片也是表皮角质层加厚形成。

一、皮肤

禽皮肤较薄,亦有表皮真皮皮下组织三层结构。

表皮薄。真皮又分为浅层和深层:浅层在羽毛着生的部位不形成乳头,而形成网状的小嵴;深层具有羽囊羽肌皮下组织疏松,有利于羽毛活动。皮下脂肪仅见于羽区,在其他一定部位形成若干脂肪体(corpora adiposa),营养良好的禽较发达,特别在鸭、鹅。禽皮肤没有汗腺和皮脂腺;在尾部背侧有尾脂腺(gl. uropygialis),分两叶,鸡为圆形;水禽为卵圆形,较发达。腺的分泌部为单管状全浆分泌腺,分泌物含有脂质,排入腺叶中央的腺腔,再经一(或二)支导管开口于总的尾脂腺乳头上。但极少数陆禽(如某些鸽类)无此腺。据近年研究,禽的整个表皮几乎都有分泌作用,在表皮生发层的细胞内形成类脂质小球,至浅层则逐渐增多并溶解于角质层的各层之间。

icon鹅的尾脂腺
鹅的尾脂腺

真皮和皮下层里的血管形成血管网。母鸡和火鸡在孵卵期,胸部皮肤形成特殊的孵区(area incubationis),又称孵斑(brood patch)。此处羽毛较少,血管增生,有利于体温的传播。孵区的血液供应来自胸外动脉的皮支和一条特殊的皮动脉,又称孵动脉,是锁骨下动脉的分支,伴随有同名静脉。

禽皮肤形成一些固定的皮肤褶,在翼部为翼膜(patagia),在趾间为,水禽的蹼很发达。皮肤的颜色与所含的黑素颗粒和类胡萝卜素有关。

二、羽毛及皮肤其他衍生物

(一)羽毛

羽毛是禽皮肤特有的衍生物,基本可分三类:正羽绒羽纤羽

icon禽羽毛模式图
禽羽毛模式图

正羽(pennae contourae)又叫廓羽,构造较典型。主干为一根羽轴(scapus),下段为基翮(calamus),着生在羽囊内;上段为羽茎(rachis),两侧具有羽片(vexilla)。羽片是由许多平行的羽枝(barbae)构成的,每一羽枝又分出两行小羽枝(barbulae),近侧(即下排)小羽枝末端卷曲,远侧(即上排)小羽枝具有小钩,相邻羽枝即借此互相钩连。羽根的下端有孔,称下脐,内有真皮乳头;上端在腹侧(即内侧)有上脐,有些禽类如鸡,在此还有小的下羽(hypopenna)或称副羽(afterfeather)。正羽着生在禽体的一定部位,叫羽区(pterylae),其余部位为裸区(apterylae),以利肢体运动和散发体温。

绒羽(plumae)的羽茎细,羽枝长,小羽枝不形成小钩;主要起保温作用。初孵出的幼禽雏羽似绒羽,羽茎、羽根均较短;无下羽。

纤羽(filoplumae)细小,仅羽茎顶部有少数短羽枝。有些禽类没有纤羽。羽毛颜色主要决定于所含的不同黑素颗粒,也与某些物理现象有关。羽肌(mm. pennales)由平滑肌束构成,在羽区排列成四边形或对角线形,连接于相邻羽囊之间,起着竖羽和降羽的作用。裸区羽肌平滑肌束较短,平行排列。

(二)其它衍生物

在头部有内髯耳叶,均由皮肤褶衍变而成。(crista carnosa)的表皮很薄;真皮厚,浅层含有毛细血管窦,中间层为厚的纤维粘液组织,能维持冠的直立,冠中央为致密结缔组织,含有较大的血管。肉髯(palea)的构造与冠相似,但中央层为疏松结缔组织。耳叶(lobus auricularis)的真皮不形成纤维粘液层;浅层无窦状毛细血管,但耳叶呈红色者除外。

喙、距和爪的角质都是表皮角质层增厚、同时角蛋白钙化而形成,因此颇为坚硬。脚部的鳞片也是表皮角质层加厚形成。

2751
阅读
0
评论
--
1
0
0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