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姆病

2016-06-14  姚蕴华
导读: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疏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性疾病,也叫疏螺旋体病(borreliosis),是一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该病与犬、猫、马、牛及人类的多发性关节炎有关。病犬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沉郁,出现急性关节僵硬和跛行,感染早期可能有疼痛表现。急性感染犬一般不出现关节肿大,所以难于确定疼痛部位。跛行常常表现为间歇性,并且从一条腿转到另一条腿。对有莱姆病症状或者血清学阳性犬应使用抗生素治疗2~3周。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由疏螺旋体引起的多系统性疾病,也叫疏螺旋体病(borreliosis),是一种由蜱传播的自然疫源性人兽共患病。该病与犬、猫、马、牛及人类的多发性关节炎有关,最早于1975年发现于美国康涅狄克州Lyme镇。我国于1986、1987年在黑龙江省和吉林省相继发现莱姆病,至今已证实18个省、区存在莱姆病自然疫源地。

病原

本病病原为疏螺旋体。根据莱姆病病原体DNA同源性及外膜蛋白OspA不同表位血 清学分析发现引起来姆病的疏螺旋体至少有4个种。①伯氏疏螺旋体(Borrelia burgdorferi),主要分布于美国和欧洲;②伽氏疏螺旋体(B. garinii),主要分布于欧洲和日本;③埃氏疏螺 旋体(B. afelii)主要从欧洲和日本分离出,④日本疏螺旋体(B. japonica),主要分自日本。菌体形态似弯曲的螺旋,呈疏松的左手螺旋状,有数个大而疏的螺旋弯曲,末端渐尖,有多根鞭毛。长度5~40μm不等,平均约30μm,直径为0.18~0.25μm,能通过多种细菌滤器。革兰氏染色阴性,姬姆萨染色着色良好。微需氧,营养要求苛刻,但在一种增强型培养基:——Barbour-Stoenner-KellyII(BSK-II)培养基生长良好,最适的培养温度为33〜35℃ ,该菌生长缓慢,一般需培养2〜3周才可观察到生长情况。从蜱中较易分离到螺旋体,而从患病动物和人中分离则较难。不同地区分离株在形态学、外膜蛋白、质粒及DNA同源性上可能有一定的差异。

流行病学

伯氏疏螺旋体的宿主范围很广,自然宿主包括人、牛、马、犬、猫、鹿、浣熊、狼、野兔、狐及多种小啮齿类动物。从多种节肢动物(包括鹿蝇、马蝇、蚊子、跳蚤)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但最主要是通过感染蜱的叮咬传播。美国学者认为莱姆病螺旋体从动物传播到人的主要生物媒介是慶麻硬蜂种群,北美是鹿蜂(Ixodes dammini)、肩突硬啤(I. scapularis)和太平洋硬啤(I. pacificus),在欧洲主要是昆麻硬啤(I. ricinus)。我国调查研究证明来姆病在我国分布范围广泛,东北林区、内蒙古林区和西北林区是莱姆病主要流行区。不同地区发病季节略有不同,东北林区为4〜8月,福建林区为5〜9月。从10种媒介蜱分离出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全沟硬蜱(J. persulcatus)是我国北方莱姆病螺旋体的主要生物媒介,而在南方地区二棘血蜱(Haemaphysaiis bispinosis)和粒形硬蛛(I. granulatus)可能是相当重要的生物媒介。从姬鼠到华南兔等12种小型啮齿类动物分离到伯氏疏螺旋体,其中姬鼠类可能是主要的贮存宿主。动物血清学检验结果,犬感染率在38%〜60%之间,牛18%〜32%,羊17%~61%,这些大动物在维持媒介的种群数量上起着重要作用。

螺旋体存在于未采食感染蜱的中肠,在采食过程中螺旋体进行细胞分裂并逐渐进入血淋巴中,几小时后侵入蜱的睡液腺并通过睡液进入叮咬部位。菌体在蜱体通常可发生经期传递,而经卵传递极少发生。犬和人进入有感染蜱的流行区即可能被感染。另外,伯氏疏螺旋体也可能通过黏膜、结膜及皮肤伤口感染。

症状

人工感染犬在接种后60~90d表现临床症状,病犬体温升高,食欲减少,精神沉郁,出现急性关节僵硬和跛行,感染早期可能有疼痛表现。急性感染犬一般不出现关节肿大,所以难于确定疼痛部位。跛行常常表现为间歇性,并且从一条腿转到另一条腿。

慢性感染犬可能出现心肌功能障碍,病变表现为心肌坏死和赘疣状心内膜炎。在流行区,犬常出现脑膜炎和脑炎,与伯氏疏螺旋体的确切关系还未完全证实。

自然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犬可继发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和肾小管损伤,出现氮血症、蛋白尿、血尿等。

猫人工感染伯氏疏螺旋体主要表现厌食、疲劳、跛行或关节异常,但尚未有自然感染的病例报道。

诊断

莱姆病感染的症状一般只表现低热、关节炎和跛行等,常常容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在诊断时应注意病史。首先,本病的发病高峰与当地蜱类活动高峰季节一致;其次,患病动物进入林区或被蜱叮咬过(特别是猎犬)。体检时可能发现一个或多个关节肿大,或者外表正常,关节在触诊时有明显的疼痛表现。

免疫荧光抗体技术(IFA)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较为常用的诊断技术。血清效价低于1:128判为阴性;1:128~1:256为弱阳性;1:512或更高为强阳性。有临床症状而血清学 检验阴性时,应在1个月后再检验。血清效价高而未表现临床症状者,说明近期接触过伯氏疏螺旋体,1个月后再检验,如果血清效价升高说明正被感染。检验关节液中的抗体更有利于确诊。已有医用ELISA试剂盒。IFA和ELISA检测阳性后,可采用免疫印迹技术进行跟踪检测,该方法出现假阳性的几率较低,而且可以区分自然感染和疫苗免疫抗体。

分离伯氏疏螺旋体比较困难,但已有人成功地从野生动物、实验动物及血清学阳性犬的不同组织和体液中分离到该菌。应用BSKII培养基可以使病原分离工作进一步改善。

PCR技术是根据伯氏疏螺旋体独特的5S-23S rRNA基因结构设计引物检验蜱和动物样本(包括尿液),不仅能检测出伯氏疏螺旋体,而且同时可以测出感染菌株的基因种。

治疗

对有莱姆病症状或者血清学阳性犬应使用抗生素治疗2〜3周。可选用四环素,按每千克体重15~25mg,每8h给约1次;强力霉素,按每千克体重10mg,每12h给约1次,头抱霉素,按每千克体重22mg,每8h给药1次。氨苄青霉素、羧苄青霉素、红霉素等对伯氏疏螺旋体也有一定的疗效。

感染动物用抗生素治疗后很快见效。如果治疗见效,应在1〜3个月后再做1次血清学检验。如某种抗生素疗效不佳,应考虑选用另一种抗生素或做进一步诊断。

预防

国外已研制成功犬莱姆病灭活菌苗,必须在被感染性蜱叮咬之前进行免疫接种。接种疫苗之后血清学转阳可能会给血清学诊断带来一定的困难,但可采用免疫印迹技术来区分疫苗接种和自然感染引起的免疫反应。

除接种疫苗外,还必须控制犬进入自然疫源地,应用驱蜱药物减少环境中蜱的数量。定期检验动物身上是否有蜱,如有蜱,应及时清除以减少感染机会。

公共卫生没有证据表明伯氏疏螺旋体可以在犬、猫、家畜或者畜主之间直接传播,但犬感染伯氏疏螺旋体的几率比入高,因为犬更易与蜱接触,而且被蜱叮咬时不易驱除,使得叮咬时间延长。犬还可能是伯氏疏螺旋体的无症状携带者,成为周围人群的感染来源。家养犬、猫还可能 将感染蜱带入家庭或社区。犬尿液中可以传播伯氏疏螺旋体使得其具有潜在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微信公众号『云端兽医』
qrcode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更多功能,可访问『云端兽医』网站
www.cloudvet.org
推荐继续阅读
  1. 引起骨、关节异常和跛行的疾病快速鉴别诊断
  2. 整体状态检查
  3. 猫杯状病毒感染
  4. 骨软骨病(osteochondrosis)
  5. 髋关节发育异常(hip dysplasia)
  6. 退行性关节病(degenerative joint disease)
  7. 肘关节发育异常(elbow dysplasia)
  8. 自发性免疫介导性关节炎
  9. 犬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10. 立氏立克次体和埃利希体关节炎
  11. L-型细菌关节炎
  12. 细菌性关节炎
  13. 关节脱位
  14. 创伤
  15. 曲霉菌病
  16. 隐球菌病
  17. 蜱寄生(蜱病)
  18. 犬巴贝斯虫病
  19. 耳血肿
  20. 血巴尔通体病
visit 3705
read 493
like 0
favorite 0
comment 0

post-comment 撰写评论

展开阅读评论